联系我们   |
欢迎来到上海耶里夏丽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耶里夏丽餐厅:上海滩上的“新疆味道”
来源:新疆经济报 | 作者:pro6df383 | 发布时间: 2015-09-24 | 5187 次浏览 | 分享到:

  档案 2002年,耶里夏丽新疆餐厅由几位新疆人开创,如今在上海已有9家店面,拥有来自17个民族的800多位员工。其中,来自新疆的员工就有300多人。 声音 耶里夏丽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在我们这个家庭里,大家永远是平等的,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人在异乡, 又生了病,大家嘘寒问暖,关怀备至,我当时就哭了。

  当客人们看到我们的演绎时,能对耶里夏丽有深刻的印象,我觉得这就是我要做的。

  本报记者张丽霞

  华灯初上的夜晚,上海最大的清真餐饮——耶里夏丽餐厅,早已聚集起络绎不绝的食客。这里的很多菜品,既保留了原汁原味的新疆特色,又有经过改进融合的“上海口味”。然而,每晚必不可少的“大餐”则是新疆歌舞。

  耶里夏丽,维吾尔语是“地球”的意思,意为多元文化的交流融合。13年前,耶里夏丽餐厅由几位新疆人开创,如今在上海已有9家店面,拥有来自17个民族的800多位员工。其中,来自新疆的员工就有300多人。

  在这个民族大家庭中,每个人都心怀感恩与温暖,相互尊重,努力奋斗,在耶里夏丽的舞台上,共同上演了一个个精彩的故事。

  萨吾尔江·买提依明让顾客记住“新疆味道”

  每天10时,萨吾尔江·买提依明穿上洁白的厨师服,戴上帽子,忙碌的一天开始了。

  在耶里夏丽,他每天除了要做300多份新疆拌面和抓饭外,还要负责店里清真食品的卫生监督,保证食客的饮食安全。

  “我也算半个上海人了,毕竟在这里生活、工作了14年。”萨吾尔江说,他渐渐喜欢上了这里。

  萨吾尔江是耶里夏丽的“元老级”员工。从乌鲁木齐来上海之前,萨吾尔江最大的梦想是从和田到乌鲁木齐,学一门手艺,让父母过上好日子。

  1995年,萨吾尔江带着270元和梦想,来到乌鲁木齐。在这里,萨吾尔江起早贪黑地打工学艺。4年时间里,他学会了制作各种面食和炒菜技术。

  “一天,一个朋友告诉我,上海有份工作,问我去不去?”萨吾尔江说。2001年,24岁的他,踏上开往上海的火车,跟随朋友开始打拼。

  当时的耶里夏丽,还是一个小小的烧烤店。初到店里,语言交流是萨吾尔江最大的障碍,他花了3年时间学会汉语,并一路见证着耶里夏丽的成长与壮大。

  从到耶里夏丽的那一天起,为迎合上海人的“舌尖”,萨吾尔江在新疆饮食的制作方法上,下足了功夫。他不仅将新疆餐饮文化中的精髓吸纳到耶里夏丽,还把新疆餐饮元素“上海化”。

  “新疆人口味偏咸,上海人的口味清淡,同时,上海人更喜欢自然的口味,不希望饮食里放味精或者鸡精,于是我就在汤汁上作了调整,用羊肉汤来调味。”萨吾尔江说,“客人就是我们的老板,能满足大众的口味才是我们最大的收获。”。

  现在,萨吾尔江已成为耶里夏丽最受欢迎的拌面厨师,他让所有人记住了新疆味道。

  每月,耶里夏丽都会搞一次爱国主义教育主题活动,作为老员工的萨吾尔江负责带领所有的少数民族员工去参观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上海博物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耶里夏丽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在我们这个家庭里,大家永远是平等的,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张法麦

  让所有人记住“新疆微笑”

  “今天是周末,将是很忙碌的一天。在我们服务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状况,但是大家一定不要着急,客人点完餐后,我们一定要询问是否有忌口,同时要注意店里及个人卫生。”中午时分,餐厅迎来第一个高峰期。在这之前,耶里夏丽餐厅天山店区域主管张法麦把服务员们召集在一起,交代注意事项。

  在上海拼搏3年,23岁的回族姑娘张法麦从服务员做起,一步步地成长起来。3个月前,她刚入职耶里夏丽,就成为餐厅区域主管。

  不为人知的是,张法麦也经历过初到上海的迷茫与徘徊。2012年,刚满20岁的张法麦远离家人来到上海。“那天是坐火车来的,下了火车都不知道该干什么,也不知道往哪儿去,后来在手机上查到了新疆驻上海办事处的地址,就打车到了那里,因为我觉得新疆办事处代表着我们新疆,可以信任。”就这样,张法麦第一份工作就是在新疆驻上海办事处餐厅当服务员。

  对于这份端盘子的工作,尽管,她觉得有些累,却也很满足。“刚开始,一天干10多个小时,客人什么时候走,我们什么下班,每天的体力都是透支的。”张法麦说。可只要想到远在新疆体弱的母亲,她咬牙挺了过来。

  在耶里夏丽餐厅天山店,少数民族员工占了一半多,在这个集体中,张法麦感受最深的,就是亲人般的关怀。

  有一件事让张法麦难以忘怀。有一次她感冒发烧,已经起不了床,只好打电话向店里请假。中午,店领导就带着同事们精心准备的饭菜来看望她。

  “人在异乡,又生了病,大家嘘寒问暖,关怀备至,我当时就哭了。”张法麦现在想起来,还是很感动。

  之后,张法麦更加兢兢业业地服务于所有顾客,为客人们提供更为周到、贴心的服务。在生活的磨炼中,她越来越成熟、干练,穿梭在工作区域,不断地应对着顾客的各种要求,让所有人记住了“新疆微笑”。

  吐尔洪江

  舞动出“新疆热情”

  传统的新疆歌舞表演是耶里夏丽经营的一大亮点。每周,耶里夏丽舞蹈艺术团都要在位于上海市莫干山路的排练厅进行排练。台上,演员们随音乐旋转;台下,吐尔洪江悉心指导。

  耶里夏丽舞蹈艺术团组建于6年前,演员全部来自新疆,吐尔洪江加入后,成为艺术总监。在传统中融入现代元素,推介新疆绚丽的多元文化,是吐尔洪江面临的新挑战。

  “每一次舞蹈表演开始时,顾客的第一反应是放下碗筷,欣赏和享受。然后,我们要穿插麦西来甫与大家互动,这才是体验欢乐餐饮重要的环节,让大家在音乐和歌舞中体会新疆人的热情和新疆文化的内涵。”吐尔洪江对演员们说。

  32岁的吐尔洪江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本来有一份人人羡慕的稳定工作。2013年,为了参加东方卫视的“舞林争霸”比赛,他毅然丢掉“铁饭碗”,回到了街舞圈。

  “父亲很早就去世了,妈妈一个人带大4个孩子,虽然,我也深知一份工作对一个家庭的重要性,但因为对舞蹈狂热的爱,我舍不得它。”吐尔洪江说。

  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面的不断拓宽,吐尔洪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逐步趋于成熟,他的想法也悄悄发生了变化。

  2013年夏天,经过认真考虑后,这个执著的“街舞老男孩”剪去长发,辞去街舞教练的工作,加入了耶里夏丽。

  “跳街舞差不多14年了,不管是不是遇到瓶颈,我都想突破一下自己。”吐尔洪江认真地做了一些关于耶里夏丽的功课,发现它是一个处于上升期的“成长型”企业。他希望在这个平台,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新疆的歌舞得以提升。

  “当客人们看到我们的演绎时,能对耶里夏丽有深刻的印象,我觉得这就是我要做的。”吐尔洪江说。

  说话间,夜上海在暮色变换中华丽登场,吐尔洪江和同事们进入一天中最忙的时间。和着悠扬欢快的乐曲,舞步旋转起来,耶里夏丽顿时成了欢乐的海洋。短评“走出去”才更有生命力

  本报记者张丽霞

  萨吾尔江·买提依明、张法麦、吐尔洪江等从新疆走出去的青年人,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让新疆的餐饮文化走进上海,为新疆美食的传承带来了更强的生命力。

  美食是一个地方文化融合的最大体现。从宣传新疆、向世人展示新疆的角度来说,以美食为媒,无疑是最好的方式。耶里夏丽新疆餐厅的发展及扩张,不仅是一个好的推动,更是一个好的开端。

  耶里夏丽新疆餐厅自开张以来,对新疆少数民族饮食文化元素作了很好的挖掘和应用——文化特征和民族美食融为一体,传统基因和现代元素有机结合,在保证食品特色、正宗、美味的基础上,使消费者感受到现代而独特的民族文化。

  新疆作为多民族聚居地区,以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等少数民族特色美食为代表的新疆美食,以其浓郁的民俗风情、独特的地方魅力和别具一格的口感,形成了具有浓郁新疆特色的清真餐饮体系。

  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后,自治区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扶持壮大民族餐饮业,尽管很多地州开始用不同的方式传承和发扬新疆美食,一些餐饮企业也逐渐意识到宣传自己、包装自己的重要性,但因没有强势的企业,没有走出去的远大理想,在管理、经营等方面与内地餐饮企业存在差距,新疆美食始终没有走远。

  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的时代背景下,新疆美食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随着交流融合不断加强,改革创新加快推进,民族餐饮也日益丰富,我们期待,新疆餐饮企业能够打出品牌,抱团发展,把新疆美食推向全国,走向世界。

  耶里夏丽餐厅部分员工合影。 耶里夏丽舞蹈艺术团在表演新疆歌舞。图片均为本报资料图片 下期预告

  12年前,一个18岁的新疆男孩只身来到上海,只为追寻自己的主持梦,那时的他还不知道将在这片土地上发出怎样的声音。如今三十而立,他的身影早已走进千家万户,热情大气的主持风格早已深入人心。在这条需要发声的道路上,他不甘只成为娱乐制造者,有社会担当的媒体人是他毕生的追求。他怀揣感恩之心,希望用源源不断的能量服务大众,贡献社会。

按钮文本